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韦力著《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出版

来源:教化儒学作者: 2023-07-31 10:45

韦力

2023年5月

现代出版社

  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儒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中,在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从梳理儒学学派发展脉络切入,纵观解读了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以时代为经,以儒家各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开创为始,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嬗变的各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儒家派别的起源、继承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通过本书,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对儒家及儒家学派史有系统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到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进的底层逻辑。

  现代新儒学学派的崛起

  关于现代新儒学的定义,方克立在《关于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中称:“现代新儒家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为本位,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以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思潮。”

  现代新儒学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内部社会矛盾越发激烈,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仅在科技上,更重要的区别是社会制度和人的精神风貌,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兴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体思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在不改变国家政体的状况下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使得中国对西方科技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同时也宣告了只学技术不改变思想的变革是难以成功的,由此产生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这次变革与上一次有所不同,这次变革是在光绪皇帝的直接主持下进行,由一些有识之士来提出具体措施,他们认为不应当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更重要的是要改革社会体制,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问题,他们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此要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

  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这次变法促进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激起了人们爱国救国的热情。随着观念的深入,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其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辛亥革命成功后,社会保守势力仍然在坚持原有的思维模式,各地建起了尊孔会,且很多活动得到了北洋政府的支持。这种倒行逆施的思维方式,遭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痛责,甚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于是在1915年爆发了“新文化运动”。

  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把国家危急及中国的积贫积弱归罪于儒学,他们将儒学等同封建制度,认为儒学与封建制度有密切关联。随着西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传入,他们要求学习西方文化,同时要对儒家文化进行彻底的全盘否定。在他们看来,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难以相容,他们所倡导的文化革新和文化革命都要彻底否定儒家文化。

  因为观念的不同,致使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将传统文化分为三派。一派是以胡适、陈序经为代表的西化派,他们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坚持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思想,接受科学民主观念,以此对中国儒家文化进行全盘否定;另一派是以辜鸿铭为代表的保守派,他们极力推崇中国传统文化,批判西方文明;还有一派处于两者之间,这一派的观点是客观看待中西方文明的优缺点,以此说明中国儒家文化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一些学者开始深度思索儒学问题,有些人力图恢复儒学的主体地位,通过重建儒学来恢复中国人的自信心。他们重建儒学的主体思路并不是要一味地复古,也并非要拒西方文化于门外,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应当兼容其他文明体系,于是努力探索新的哲学体系,以便产生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持这种思维的学者被称为新儒家。因为他们各自的入径不同,故他们的思维被研究者命名为不同的派别,比如现代新儒学的开山鼻祖梁漱溟所开创的思维体系被称为“新孔学”、熊十力的思维体系被称为“新唯识论”、冯友兰的思维体系被称为“新理学”、贺麟的思维体系被称为“新心学”等。

  如果以时代来划分,现代新儒家被分为三代,第一代里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这三位是以陆王心学为基础,融会佛教及西方哲学思想,以此创建新的儒家思想体系。第一代中还有冯友兰、贺麟,他们是以宋明理学为基础。第二代则以牟宗三、唐君毅为代表,他们在援佛入儒的基础上,又融合康德的道德哲学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第三代则以杜维明、刘述先为代表,他们主张发展儒家资本主义。

  从整体上来说,现代新儒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重建内圣,开创新王。他们接续儒家的道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家体系为本,援西入儒,融会中西,以此来谋求中国传统儒学的现代化。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