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第九届大通彩票学术预热:中青年学者都说了什么?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23-08-03 16:39

  7月31日,大通彩票(大通彩票秘书处)、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座谈会。20多位中青年学者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意义等主题,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以下为学者精彩发言摘编。

孔德立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有五个突出的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的特性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显著标识,是决定中国历史传统与未来发展之路的根脉。深刻认识与把握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源流与理论内涵,对于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与“两个相结合”的深邃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汇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将会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始终以和平性为底色。

徐庆文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孔子研究》常务副主编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二者一个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一个是社会发展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来,二者分属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应该有太多的交集。但是,中国自十九世纪中叶被迫进入现代化进程后,儒家思想与现代化之间产生了调度关联,并纠缠不休,相互排斥。那么,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二者应该如何相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顺儒家思想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从历史与逻辑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翟奎凤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在学理上展开讲,“鉴古知今”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刚健日新”与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这是体现了变与不变的关系,“多元一体”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万有相通”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体现了一和多的关系。“大道和生”与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总体特质。

彭耀光 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史百年交汇点上提出的重大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内涵,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新要求新遵循。

李伟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又一次理论提升,不仅可以极大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内涵,而且对弘扬和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特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具有深远的实践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色的总结概括,是对“第二个结合”一脉相承的理论思考,为“第二个结合”打开了理论创新空间,更为我们准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提供方向性的指引,这也必将成为推动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研究发展的理论契机和实践动力,预示了我国人文学术研究具有更为广阔的时代意义和更加深远的价值追求。

刘本森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两个结合”在双向互动、双向赋能过程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化现代化。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不移继续坚持“两个结合”。一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地域和永恒价值的内容,把专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内涵,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二要不断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促进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真正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夯实文化自信之基,提振民族复兴精气神。三要找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受力点、契合点,真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筑牢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根基,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真正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宋立林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孔子研究》副主编

  和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人文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这五大特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拥有辉煌成就的中华文明。这五大特性虽然由多重因素共同促成,但其思想文化基因可以说形成于孔子。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及其实践促成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基因的形成;孔子“与时偕行”的思想促进了中华文明创新性基因的形成;孔子“天下一家”的观念奠定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基因;孔子的“和而不同”立场推动了中华文明包容性基因的形成;而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则影响着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基因之形成。从这种意义上讲,孔子是对中华文明特性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圣哲人物。

赵洪娟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传统节日在建设中华现代文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对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传承优秀传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值得被珍视和传承。

卢衍鹏 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核心创新,创新的关键是原创文化。文化创新首先要以我为主,对内挖掘,打造原创文化发展体系。原创文化是文化创新最基础、难度最大、最具生发性的文化形态,是人类精神智慧的母本和源头,是依据一定知识体系、信仰观念、思想形态的综合性结晶。

邵瑞 菏泽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儒学传播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形成根本动力。儒学全球传播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儒学具有全球传播历史传统和跨文化优势,儒学全球传播是回应全球危机与挑战的要求,儒学全球传播能够强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性,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对话,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儒学全球战略传播是由国家主导开展系统化、制度化的传播活动,以受众为核心、以话语为纽带的精准传播,服务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战略目标,提高儒学的国际道义感召力,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影响力。

魏衍华 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孔子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研究员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与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要素有关。应该说,周王室太史伯的“和实生物”思维是此前中国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人生命体现的高度凝练,它规范了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同时也影响着此后中华民族与其他外来民族、中华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以及中华文明与其他外来文明的相处模式,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生存模式。“和实生物”也给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的生存提供一种重要的启示。世界文明之间只有坚守“以他平他”的“王道”思维,摒弃“以我平他”的“霸道”思维,杜绝“以他平我”的“同道”思维,世间“生物”才会有勃勃生机,世间“文明”才能有辉煌未来。

路则权 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国际交流部副部长、研究员

  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次结合”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化了对人类文明新秩序的认识。中华文化的天下观念,在坚持部分利益(国家民族)前提下,同样考虑天下利益,整体利益,为破解时代之问提供中国智慧。第二个结合,有力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发展。

常强 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文献期刊部副部长、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概括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点绝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孔子儒学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特质,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依据和学理支撑。孔子儒学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之间关系密切。在新时代,深入理解和把握孔子儒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也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华文明的整体认知,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孔子儒学仍不可缺席。

王淑琴 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组织人事部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经引用二程的语录,例如:“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不日新者必日退”,它们都出自《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跟着总书记读《二程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会发现这本书蕴含许多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当时的学术交流和碰撞中,他们的新论断、新观点不断涌现,交友思想便是其中一个方面。“友善”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道德范畴,二程的交友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他们提出的“朋友相观”、责友以善、“以敬为主”为“友善”理念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二程的交友思想不仅内容深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与中国士人的克己修身联系紧密,理解并实践二程的交友内容,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它有利于“友善”在现代社会继续生根、发展。

崔海鹰 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文献期刊部助理研究员

  从“四个讲清楚”到“两创”“两结合”,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尤其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探索。综合历史与实际,将会通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可以预见,中国民族现代文明,将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为底蕴,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成分,并在世界文明交流、回应各种时代问题中成长、壮大的文明新形态和文明新境界。

褚红轩 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孔子博物馆典藏部主任、文博馆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文化复兴任重而道远。总书记因时提出了文化“两创”及“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在这两个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如何让其落地生根、服务于群众,是我们要思索和践行的。作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优秀思想的重要平台,孔子博物馆在两个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立足本馆特色与定位,将礼乐文明与当代社会文化价值相结合,筹办了“礼乐文明系列展览”,成立礼乐传习所(箫韶乐团),通过研究、展览、展演等方式广泛传播中华礼乐文化。通过实践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传播。

张鑫 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孟子研究院儒学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立人极”作为周敦颐的理想人格论,亦是其哲学思想的归宿。就外在因素来看,“立人极”的提出受到了科举制的重要影响;就学理建构而言,“立人极”则是周敦颐天道观所必然引申出的人生价值指向。人秉受太极之诚,为阴阳五行之气化生,故生命本然为纯粹至善,实然而为善恶混杂。基于实然与本然的分别,周敦颐指示人生之应然,即透过立志立学、主静与思的工夫修养,加之师友的启迪,行守中正仁义,达致人极之圣,朗现生命本然之诚。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